1、有功測量:有功電能就是有功功率與時間的乘積。有功電能的測量是為了計量用電單位在某一時期的用電量,供電部門根據所計量的用電量進行收費。
2、無功測量:無功功率的平衡是維護電壓質量的關鍵。當無功功率不足的時候電網電壓將降低;當無功功率過剩時電網電壓必將上升。電壓水平的高低會影響電網的質量,也會影響各類用電設備的安全經濟的運行。由此看來,無功電能的測量對電力生產、輸送、消耗過程中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可用來考核電力系統對無功功率平衡的調節狀況。同時,通過對用戶消耗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測量,考核負載的平均功率因數,根據用戶負載功率因數的高低,減收或增收電費(稱為功率因數調整電費),以經濟手段來促進大工業用戶合理補償無功,提高用電設備的負載功率因數。一般電力用戶容量超過100KV.A都要計算功率因數調整電費。
3、最大需量的測量:什么是最大需量呢?最大需量是用戶在一個電費結算周期中(比如一個月,電能表默認的是從月初的零點到月末的24點)指定時間間隔(如15分鐘)內平均功率最大值。
為什么要測量最大需量呢?因為供電部門在收取基本電費時,其中有一項是按照最大需量來收費的,主要是利用經濟手段來控制用電的合理性。
任何一個用戶用電都是要申請用電容量的,如果用戶申請的容量大而實際負荷小,則供電容量就空占,投資大成本高。如果用戶申請的容量小而實際負荷大,則使設備、線路過負荷從而影響供電質量,甚至使設備損壞造成事故。因此,供電企業與用電戶之間就需要訂立供用電合同,規定其最大負荷。
大工業用戶實行的是兩部制電價,其中基本電費可按變壓器的容量收或者是按最大需量收。當實際負荷超過合同中規定的最高需量時就加價收費。需量不足限額時仍按限額收費。目的是使發電、供電、用電設備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4、分時計量:目前北京地區從一月份到六月份、十月份到十二月份按三種費率收費,峰時段、平時段、谷時段。七、八、九三個月按四種費率收費,尖峰時段、峰時段、平時段、谷時段。實行峰谷電價,主要體現了電能商品的時間價差,電力企業利用價格經濟杠桿作用,調動用戶削峰填谷的積極性,從而實現移峰填谷的目的,緩解高峰期用電緊張的局面, 是一項有效的需求側管理手段,同時也會降低電力企業運行成本。實行分時電價對提高用戶、電力企業和社會的經濟效益,都有明顯的效果。
5、失壓計時:失壓計時主要是為了記錄由各種原因造成的電壓斷相和電壓偏低的情況。如果是高壓用戶某一相電壓為零,那就少計1/2的電量,低壓用戶某一相電壓為零,少計1/3的電量。如果電壓低所計量的電量也會減少。所以,安裝失壓計時表,目的就是要記錄用戶失壓的時間及電量,電費部門根據這些數據,進行電費的追補。
在《電壓失壓計時器技術條件》中對失壓計時的條件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如果某相電壓低于額定電壓的78%±2V,而且該相電流大于標定電流的0.5%,并且持續時間大于七秒鐘,則認為該相失壓。電能表能記錄該相失壓的起始時間、當時的功率及累計時間。同時點亮事件報警燈。當此相電壓恢復至額定電壓的85%±2V后, 并且持續時間大于七秒鐘,失壓計時停止,失壓狀態解除,電能表將記錄該相失壓結束時間、當時功率,撤銷報警狀態
電能表可記錄各相前一次至前十次的失壓事件,包括失壓的總次數、失壓累計時間、失壓期間的有功電量。當三相電壓同時滿足失壓條件時,電能表記錄為三相失壓事件,并記錄三相失壓發生的時間、結束的時間及當前總電量。
6、銅損、鐵損的測量:變壓器的損耗包括兩部分,鐵損和銅損。
鐵損又包括磁滯損失和渦流損失。變壓器在空載情況下所取得的功率,是消耗于鐵損和原繞組的銅損。而原繞組的銅損由于空載時對應的電流很小,和鐵損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變壓器在空載損耗可以近似的認為是鐵損。銅損又包括原繞組的銅損和副繞組的銅損,在一個給定的變壓器中,銅損僅與變壓器的負載有關。目前我們安裝在政府機構和工促局的綜測儀就可以實現對銅損、鐵損的測量。